今天有一個很激動的網友覺得營火部落很不專業,宣導很多錯誤的訊息,諸如此類的,我的想法如下:
我雖然有幾年家庭露營的經驗,但是實際開始野營去年三月開始,這一年多慢慢的累積經驗,釣魚、獨木舟等都是我的興趣,也都是這一年之間開始慢慢嘗試,如果你要說我是專家,我只承認一個
我是花錢專家。
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,你需要開始才能很厲害。
營火部落的定位比較像是一個實境秀,一個中年大叔的小冒險,我跟大部分人一樣,不是富豪,不是特種部隊退伍,有家有小,有房貸、有車貸、有工作壓力、上班賺錢養家。
我都可以願意、可以嘗試,其實你也可以。
如果我的影片有任何地方說錯,也非常歡迎各位指正,每一個領域我都想嘗試,但是每一個領域一定都有更彎業的人,不過指正別人也是要有禮貌的,好險營火部落的朋友都非常有素質,不只教我補魚,有時候還給我魚吃。
如果你喜歡看Bear Grylls的《荒野求生秘技》(英語:Man vs. Wild),我也很喜歡,我也看了很多年,但是如果這是你希望的營火部落,那營火部落應該不適合你。
也有朋友對野營這的定義覺得很堅持,覺得野營=bushcraft。
如果從裝備的多寡來決定睡在野外的方式,大概可以這樣分,翻譯沒絕對,這是我的認知。
裝備由多到小定義如下:
Glamping =豪華風格露營
Car camping =開車露營
Backpack camping =背包露營
Overnight hiking =登山過夜
bushcraft = 沒特定翻譯,定義大概是沒現代裝備的野營
survival =野外求生
注意看,上面並沒有野營,為何?
野營在台灣的定義是在沒收費的營地露營,但是用哪一種方式,沒特別的定義。
主要是因為歐美過去本來收費營地就比較少,在沒收費營地露營是很普遍,或者很多收費營地的設施其實跟台灣目前的營地相比,也是有落差的(更差),不過歐洲比美國好很多。
所以你想走路、開車去到野外,都可以是野營,你想到深山還是近郊,都無所謂,享受自然最重要。
所以有人會覺得野營應該就是要bushcraft ,甚至要survival,說實話,我覺得沒意義。
不管哪一種露營的方式,或者戶外活動,只要不犯法,不傷身,不傷害自然,自己玩的開心,都是好的,這也是我們去戶外的目的不是嗎?
也有人會說我這才是露營,不應該滿滿裝備的家庭露營,說實話,如果當初我沒滿滿裝備讓我老婆小孩喜歡露營,我老婆小孩也不會跟我去野外野營了。
當然台灣目前家庭露營區的數量、管理方式我覺得有非常大的改進空間。
加油,我覺得你的影片很棒
謝謝你的鼓勵
我覺得達哥的影片很棒
教了我很多,我喜歡
謝謝你的鼓勵